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黑赐予夜神秘,人赐予夜动感,爱赐予夜温暖,世界赐予夜无尽的可能,这段百科的文字说出了夜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孤独为底色的社会中,白日无尽的生活压力给每个人都戴上了虚假的面具,因此每当夜幕降临,世界才真正变得真实,动感,富有生机。压力,无奈,寂寞,愤怒统统甩到一边,拉着你的伙伴,穿起你的潮服,没心没肺的跳入多姿多彩的夜的海洋,只有在这里,你才真正成为自己的主角,此时此刻,无人入睡,星光灿烂。 

夜的魅力吸引了城市的居民,同时引爆了夜经济的繁荣,之前提到夜生活,人们脑海里往往浮现出烟酒,烧烤,蹦迪这些词语,但其实真正的夜生活真的是最本真的生活。

8月16日,首份反映中国城市深夜活力的“城市支夜”报告发布,报告以移动支付活跃度为指标,展现中国人的夜生活全景。报告显示,多样化成为夜消费新标签,夜经济也在消费升级。甚至我们可以预期,传统的夜经济经过互联网的重新构建,在大数据的推动下,白天的主流消费也能在晚间也焕发出生机。即夜经济或许也会在“互联网+”中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我们的想像不同,这份支夜报告以阿里系的软件为搜寻数据来源,展示了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服务方方面面,展示了生活应有的一切,而不只是所谓的“过夜市”。比如夜中国生物钟显示从晚上11点开始中国夜生活进入活跃期,而真正的睡眠时间在凌晨4点;夜娱乐方面电影,阅读,演唱会等等都是夜间娱乐的选择;当然还有夜宵,成都果然不出所料,在火锅消费上居全国首位,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健胃消食片的销量也是全国第一;出行上,北京可以说是早睡早起,深夜11点迎来乘车的小高潮,而凌晨5点便开始打车出行,且人均消费55。 

支夜报告给了我们一个对夜生活和夜经济研究基础数据,拿一线城市的代表北京和上海为例。

数据下,北京成为了典型的中年之城,而上海成了老年之城。支付宝大出行数据显示,北京扫码乘公交的使用活跃度居八城之首,傍晚乘公交的高峰是七点钟,北京人的入眠时间也最早,而凌晨五点就开始出门,打车的人居消费高达55元,相当于赶路近20公里,而上海夜间行走捐步数居八城之首,整个七月份总共捐出的步数超过六百万步,可见在城市出行方式上,北京和上海有着不同,这不仅反映出了两者城市环境以及交通问题的差别,还反映出地域差异带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另据饿了么和口碑数据显示,北京人晚餐和宵夜的时间最短,结束最早,而且北京人晚上更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过,反观上海,安全套销量居八城之首,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在两城居民心理的重要性。 

其他的,像音乐会,话剧等高品质生活消费在两城也很明显,可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硬件的进步,居民生活品质会有明显的提升。而由于生活压力的存在,两城居民的消费也趋于保守,不像成都,武汉,深圳等在夜生活聚会上往往时间长,口味重。有个有意思的地方,药物消费方面,上海开塞露的消费量是最大的,挂号看病也是全国最多的,这也一定程度说说明了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未来医疗系统压力的提升。 

因为夜生活更能显示人真实的消费意愿,北京和上海的数据其实就是老牌一线城市的缩影,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交通拥挤以及人口结构的恶化使得他们在未来的消费会有明显的偏向性,例如,公共交通出行增加,亲友聚会增多以及医疗支出增加。因此,从支夜报告可以作为之后各种商业选择城市的一个导向,因地制宜的进行商业性投资。 

支夜报告真正意义上让我们开始关注夜经济,从消费形式上我们能明显的看出夜消费的一些特点,年轻,自由,多样化是夜消费的标签,消费升级在夜经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追求新奇,变化和质量的消费者不仅在扩大着市场还在升级着市场。 

但问题同样存在,其实从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随着一排排夜市的开张,总有一排排夜市在消亡,高开店率与高淘汰率并存,不像白天的各种高端场所消费,夜晚消费更接地气,更市井化,因此缺乏差异性的选择,也导致夜间缺少领导力的标杆品牌,同质化严重,这部分市场空白将会有不错的前景。

在未来,抓住夜生活消费将是大方向,利用强大的计算机,整合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数据,解析夜经济消费者,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让白天的主流消费在晚间也焕发出生机。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夜经济或许也会在“互联网+”中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7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