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新浪财经消息,被誉为A股市场内“最聪明”资金的社保基金日前再有动作,来自有关渠道的消息称,社保基金对部分投资管理人的权益组合再次增拨资金,相关资金已经到位,部分投资管理人或已入场买入A股。 

观察历次社保基金成功抄底和逃顶的案例,称其为“最聪明”的资金的确不为过。在指数处于低谷的2005年,社保大批开立新账户,同时增设001、002等指数化投资账户,之后两年半的时间里,A股指数最高上涨了超过500%。之后在2008年末到2009年初,受世界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股市表现低迷,社保基金再次出手,后续市场行情也证明其又是一次成功抄底。2007年在我国A股牛市最顶端,社保基金在投资管理人的推动下,大幅减仓,成功逃顶。 

为什么说社保基金不是股市“收割机”呢?

社保基金如此聪明的原因,是其背后有一群顶尖的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是由社会基金保障理事会负责投资运营,并委托专业的境内和境外机构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而其中,不乏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金融大鳄,规模均是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资金量。而且,委托的这些机构都要受到严格的定期多方面考评,包括长期投资业绩,风控能力,投研团队实力等等,可以说,各家公司都将最优秀的人才投入到了社保基金的运作当中。 

那么“战功显赫”的社保基金会不会成为股市的另一台收割机呢,会不会这一次普通民众又要沦为炒作的“韭菜”了呢?笔者认为并不会。因为社保基金与市场炒作资金有着本质区别。市场炒作资金主要以短期投资为主,通过借助舆论,热炒股票相关概念,吸引大量散户跟进,或与机构勾结,低吸之后大幅拉高,之后迅速撤离赚取其中投机价差收益。

而社保基金则不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中明确指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全国社保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股东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所以可以说,国家从制度上已经规定了社保基金的性质,定位以及投资运营策略,不会让社保基金与广大股民利益相背离。 

从某个角度来说,社保基金是与公众站在一起的,是与先进的投资理念相吻合的。社保基金投资能够为股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一种先进的投资理念。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众所周知,受其影响,羊群效应、踩踏效应也都使得我国股市波动幅度大于其他发达金融市场,风险也较高。

而社保基金能够起到一个榜样,带头人的作用,合理的利用股民的跟风效应,为他们灌输一种“长期、价值、责任”的投资理念,理性的分析股市中的绩优股,带领股民挖掘到被市场忽略的宝藏,这样可以减少股民的非理性行为,平抑市场异常波动,对于我国股市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美国“TSP养老金”的启示价值

当然,在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吸取一些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作为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他们的“TSP养老金”制度成为很多国家与地区学习的案例。美国是由联邦政府直接负责管理和投资“养老与遗嘱保险基金”和“残障保险基金”这两只信托基金组成的“联邦社保信托基金”。其中,规模较大的是覆盖美国全体联邦公共部门文职与军职人员的“节约储蓄计划”,简称TSP养老基金。 

美国TSP模式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规定具体,分类明晰。《美国法典》对TSP基金的投资战略和投资范围作了非常详实而具体的规定,不允许TSP基金投资于任何其他特殊资产,而且,依据投资标的,分为政府债券投资的G基金,普通股投资的C基金,固定收入指数的F基金,国际股投资的I基金和小型资本化股票投资的S基金,分类清晰,便于统筹管理。

第二点就是投资行为保持独立性。TSP模式中掌管和监管其投资战略与投资行为及其日常管理机构是一个在法律上独立的、直接对总统和法律负责的“联邦退休节约理事会”。该机构的内部审计和评价机制完全独立,受法律保护,不受外来力量的干预。该理事会的唯一投资原则就是该养老计划的参加人和受益人的根本利益,任何偏离这个原则的行为和结果都将受到理事会任何成员和参加人的质询,甚至可以提出刑事诉讼。

显然,作为股市资金中的“国家队”,作为市场中“最聪明”的资金,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如何成为A股稳定的压舱石,当然这非社保基金一家之力所能做到的,只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才有养老金等基金的长期稳健收益,这恐怕也是A股改革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