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万达电影影视收购一直备受市场关注。5日上午复盘之后,出现跌停,这并不意味,属于正常市场反应,万达电影停牌时间较长,也确实存在补跌需要。不过,机构普遍认为,此次收购中期看好未来可期

根据11月4日晚间万达电影公告回应深交所问询函称,标的公司万达影视100%股权价格将下调10亿左右。修改收购方式改用全部股份收购,并与11月5日复牌交易。这已经是万达电影第三次调低估值,事实上也是收购方案相对理性的一次回归。

2016年5月,万达电影拟作价372.04亿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万达影视100%的股权开始;2018年6月,万达电影再次重启对万达影视的收购,拟作价116.191436亿元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万达影视96.8262%的股权;第三次,万达影视整体估值下调10亿元,溢价部分更少。

  万达电影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牌之路,而万达电影为何突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复牌,看起来是匪夷所思,实则是耐人寻味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点呢?这是一个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影视行业都处于低潮期的时点。最近一段时间,受到国际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个A股市场都处于资金紧的恐慌低迷状态,而影视行业本身因为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负面新闻的爆出,使得影视股更是资本逃离最明显的板块之一。影视版块整体都不得不步入深度调整进程,大多数行业并购和重组都止步不前。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申万传媒行业重大重组事件最新披露的共有25起,完成或过户14起,失败5起,余下的仍处于董事会预案、证监会反馈意见回复阶段,包括长城影视、东方网络、文投控股,以及正在停牌重组的行业龙头股万达电影。

  不过,万达电影选择这个时间复牌也在意料之中。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部门各种利好不断出台,A股回暖;从A股影视类板块来看,此前受到一些负面情绪影响,跌幅比较大,有一部分是非正常的,到现在也算是利空出尽,进入估值修复阶段;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电影等文娱类消费进入强劲增长阶段,我们要从长期价值来看待影视类股票估值,不宜过度看低影视类股票。

  具体到万达电影,业绩却稳步向前。据万达电影经营简报数据显示,2018年1-9月累计票房75.4亿元,同比增长15.6%,累计观影人次18,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 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万达电影共实现营收109亿,较去年同比增加7.0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11.79亿,同比增加11.86%。

 

  可以看出,万达电影一直是高业绩增长、高业绩承诺并且产业链完备的优质收购标的,并且国信证券、中邮证券、东北证券大多数券商也给了万达电影增持评级。这个时候复牌,颇有挺政策救市的味道,体现出万达电影看好A股市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好企业的一种担当精神。

  那么,万达电影为何在有业绩增长支撑、多数券商给出增持评级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调低估值呢? 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万达电影依然要调低估值让利复盘,也是有诸多考量的,万达电影方面公开表态则说,大股东此举是为了让利中小投资者。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并不是一个上市或者定增的好时机,但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最好的时机什么时候出现,因为没人能预测资本市场的走势。公司停牌重组以来,资本市场及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出于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利益考虑,多次主动调整重组方案,导致停牌时间偏长。短期来看,不排除会有补跌压力,调低估值有利于支撑股价。

   其实,换个角度看,有时候危机往往是一种转机,当前监管政策收紧、票房低迷、融资遇阻,这正是意味着电影市场的“拐点”即将来临。行业低潮期往往是注入资本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行业内可能出现大量重新洗牌的机会。

 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约559.11亿元,同比增长达13.45%,其中,国产片票房301.0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国内银幕总数达到50,776块,同比增长23.31%,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影院10,025家,同比增长13.70%。可以看出,中国影视行电影行业日趋成熟,并且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因此,像万达影视这样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企业只要能抓住这个发展机会,必定能促进行业内资源进一步集中,寻求更大的利益空间。因为想要投机取巧赚快钱的热钱的公司无利可图被迫撤离,剩下的就是优质且有实力踏实做实事的公司了。一旦资本市场回暖,万达影视的估值也会回升。

  这次万达重组,放弃高估值,主动让利,是万达自身整体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是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其产业链,在税收监管加强,监管逐渐量化的背景下,万达电影这次让利整合,对整个影视行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必定能有助于推动影视行业步入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我们期待中国电影行业未来的有更好的发展,更期待有更多这样让小利搏大利的企业出现。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