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前,2018年GIC全球创新者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数字创造文明”。会上,京东金融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在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方面,京东金融累计服务20万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近5000亿元;在全国1700个县、30万个行政村开展各类农村金融业务;截至2018年6月筹建农村金融小站近6000家,覆盖28省超过1100个区县,服务乡村用户超过1600万人。(上海证券报)

此次全球创新者大会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今年的主题——“数字创造文明”,业界很多大佬也以极大的热情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了ABC时代,即所谓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可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数字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人们常常抱怨的:“我所面对的只是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成了,如何让数字变得有温度和能量。可以说,近些年大数据和算法在金融数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一些金融科技企业巨头们,都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业绩的增长,并且把普惠金融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使得被很多人视为冰冷的技术,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数字科技企业一方面以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合规、规范的监管要求下向普通大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所谓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但是由于技术限制、融资渠道狭窄、缺乏有效抵押物、银行审批过程长等限制,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久以来都没能得到妥善解决。

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则给了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在内的金融服务企业实现普惠金融、解决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融资难提供新思路的机会。比如近几年,京东金融通过与供应链深度结合,挖掘交易与物流中产生的大数据,创建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新产品和风控体系,开启了“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层次探索,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

而让金融数字更有温度的,还有金融数字在精准扶贫等民生性事业里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京东金融通过扶贫众筹,完成来自近6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超过300个项目的众筹,总金额超过1214万元,平均超过筹款目标3-5倍,贫困家庭平均增收5300元,几乎两倍于我国最低扶贫标准每人每年的2855元,这无疑是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热烈响应和积极践行。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构成,如同公民个体一样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来看,企业不仅要履行较低层次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这些社会义务,而且要履行社会期望其履行的或企业自愿履行的较高层次的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研究表明,履行社会责任虽然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但它能给企业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回报。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一种战略,一种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公民人格”,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甚至把社会责任统一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如此,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可谓双赢。这是我们乐见其成的局面,也是应该积极提倡的做法。

数字本身是没有温度的,然而当我们赋予了数字以使命感,用数字科技去做对的事情,数字就会变得温暖并有能量。只有让金融数字变得有温度和能量,才能让金融数字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