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于日本来说,劳动力短缺早已不是近期出现的新问题,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这个问题不仅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日本的劳动人口有多稀缺?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在日本,每100位务工者可以选择的职位多达161个,创下自1973年来的最高值。去年12月,该比例更是达到顶峰,每100位务工者有163个职位可以选择。厚生劳动省今年1月中旬的另一份报告指出,受日本全境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劳动力持续萎缩。如果女性和老年人就业形势没有显著改善,到2040年前日本劳动力将比2017年减少两成。(第一财经日报,2月9日)
 
如此尴尬的成就自然不是日本政府想要看到的局面,但是从短期看来,由来已久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无法改善,且由于日本经济缓慢而稳定的复苏,劳动力需求缓慢增加,职位空缺和求职人数还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两者已经达到了自1974年的最高水平。
 
纵观历史,日本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生育意愿还一度高涨,然而随着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不婚、不育、不生的“低欲望”生活模式,人口出生率一路走低,社会年龄结构逐渐变得“头重脚轻”,适龄劳动力人口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更可怕的是,虽说日本的人均寿命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日本也已经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按照日本失衡的年龄结构,即便生育问题有所改善,也无法阻挡短期内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适龄劳动力继续减少的趋势,更不用说在年轻一代生育观念已经成熟之时根本难以改变大多数人生育意愿低下的事实。
 
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已经算是政策频出,早年针对生育的《育儿休假法》便是通过保障女性孕后及育后重回工作岗位来解决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意图从长期来解决适龄劳动力的更替问题。在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提出建议将退休年龄由目前的65岁推迟到70岁,并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以此利用大龄劳动人口,来避免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加剧。
 
不过从各种政策实施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都收效甚微,或者说只是缓兵之计,难以真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而在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背后,还折射出了日本青年对于未来缺乏安全感的迷茫,当生育不再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历史任务,责任感让年轻人将养育子女视为更加神圣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好养育子女的思想准备、无法保证养育子女的能力,那么就让这件事情不要开始。
 
实际上,在劳动力短缺下日本企业倒闭增加只是表象,在表象之下,透露的是日本经济可能后劲不足的问题,这也是日本年轻一代安全感缺失的罪魁祸首。可以预见,如果未来日本劳动力市场仍旧无法发生结构性变革,那么其经济也难有太大起色,不过,若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真能轻易解决,那日本也不会因此被困扰数十年。
 
诚然,抛开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以及共居东亚所带来的潜在合作机会,日本经济的起伏似乎也与我们关系不大,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去担心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甚至还不及每天的柴米油盐重要。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日本面临的多项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开始渐渐显露。过去,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经济发展充分享受着人口红利,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崛起的关键所在,而如今,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少子化现象开始显现也是不争的事实。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刘易斯拐点”终将出现,劳动力短缺离我们并不遥远,日本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国即将面临的明天。
 
好在我国当前的情况还并没有发展到日本这种难以挽回的局面,我们还有时间去预防,去针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处理劳动力短缺方面,作为前车之鉴的日本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去学习,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危机到来之时坦然面对,又或者,化危机于无形中。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