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车主多卖钱、买家少花钱!”靠着巨额的广告投入,瓜子二手车成功抢占了巨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然而,就像之前的减肥药、生发剂广告一样,醉心营销,忽视产品最终还是会将把企业拉近深渊。近两年来,瓜子二手车虽然销量确实领先,但居高不下的维权起诉同样值得关注。
 
近日,瓜子因销售人员卷款事件再次受到质疑。5月15日,河北唐山市车商及其他7名买家通过瓜子二手车一名牛某某的销售员购买汽车,牛某某收钱后也未联系上,后来听说投案自首。而这之前,多名北京车商从瓜子二手车严选店五方店、大钟寺店的销售人员处购买了奔驰宝马等品牌在内的260台二手汽车,并将2700万汇入该销售私人账户中,而销售人员随后“跑路”了。
 
对此,瓜子二手车也作出回应称将推行大安全计划,将反腐及遏制犯罪提升至战略级。不过针对此次瓜子员工携款潜逃一事,瓜子二手车平台是否应负有监管责任,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瓜子二手车方面尚未作出明确回应。
 
其实,在车商对记者的反映中我们看到,瓜子方面是负有很大责任的。车商陈某之前曾多次与牛姓销售人员合作,且之前的交易都顺利进行,并且,他表示“4月底的时候,牛某某还给我发了一个他参加瓜子二手车的会议视频,视频显示他当时就在会议现场。”也就是说,在交易的当下,陈某有理由相信牛某是瓜子的员工,其交易是建立在对牛某的信任,也是建立在对瓜子的信任之上。不过,瓜子方面表示,牛某以于3月离职,暗指其诈骗行为与公司无关。
 
笔者认为,牛某欺诈或可购成表见代理,我们抛去私人账户转款的违规操作不谈,牛某以视频及合同的方式,让陈某相信了其瓜子销售员的身份(当然,之前的交易同样积累了信任),因此,陈某具备善意且无过失的要件,其损失瓜子需负责。不过,案件比较复杂,由于涉及私人账户的转账问题,因此陈某理应负一部分责任,并且,陈某自己也承认,私人账户转账是由于追求低价买车,即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诉求,与销售人员的合谋行为,从而最终权责归属还有待商榷。
 
但无疑的是,瓜子二手车内部的管理混乱,腐败频发是不争的事实。二手车市场自2014年兴,成长起来了像优信、人人与瓜子等巨头,并展开激烈的竞争,其中,广告战便是缩影,优信内部人员表示,如果不是与瓜子打广告站,一年的营销成本将减少一半,而要知道,优信2018年总营收33亿,而营销费用就高达26.87亿。
 
除此之外,市场争夺还致使恶性竞争的出现,从而导致欺诈事件频发,更为讽刺的是,打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瓜子实际上成了二手车商的中间商,高某欺诈所得2700余万元均是与二手车商的交易。
 
二手车直卖网为了冲业绩,销售人员乃至高管并不以企业利润为目标,而仅以销量论英雄,案件中陈某就表示,与瓜子的交易中折价比例控制在20%内基本没问题,瓜子挣钱不挣钱不重要,销售要销量赚提成。因此,成倍的低于市价诱惑着一大批买家,而其中为数最多的要数二手车商,二手车商与瓜子的交易一方面提高了瓜子的销量,另一方面,使二手车商收车成本降低,何乐而不为呢?
 
从这我们也了解到,侵权事件频发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来自于需求方,又来自于供给方。首先,由于买家倾向于低价购车,往往会接受销售人员的不合理销售流程,包括提前服务费的收取以及私人账户的转账,其次,瓜子等二手车直卖网与线下二手车商两方勾结又导致渠道混乱,车辆质量良莠不齐,最后,直卖网战略定位追逐流量,忽略利润,由于目前互联网行业追求流量至上,管理层以销量为导向往往出现内部管理松散,外部流程缺乏规范。
 
窃以为,瓜子的侵权事件不应该仅被看作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而应该扩大到整个二手车行业来看待,新兴市场发展越来越块,这对监管层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监管缺位,利欲熏心必然造成市场混乱,瓜子是个警钟!交易还需谨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