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5月25日在深圳盛大开幕,分享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推进科学主导的产业应用。 会上,深圳副市长王立新致辞表示:深圳正在建设了一大批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也是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在近年来实现的一个重大的转变。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研资金用于基础研究。2019年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会超过40个亿。同时,他宣布,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年初,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为深圳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要实现这点,深圳需要大量的人才引进。而就在这短短数月,便推出如此巨幅减税措施,这无疑让深圳在未来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掌握了先发优势。
 
过去几年间,多地相继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开始抢夺人才资源,我们总结过去的政策发现,人才引进政策基本上都是从落户和购房两方面来进行,而这其中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主要是为高端人才或专业缺口较大的人才放松落户条件,在住房部分仅提供一定的补贴,不过,相较于高昂的房价,补贴可以忽略不计;其次是二线城市的住房优惠政策,其中有武汉20%的购房补助、成都免费入住人才驿站等等。
 
从之前的结果来看,深圳在吸引国内和海外高端人才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如推出了数百万的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住房补贴等“优惠”,但在人才战略趋同,人才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深圳在引进人才方面还继续加码。
 
除此之外,人才对于城市的发展主要意义在于价值创造上,而人才引进与人才创收之间的距离是当前人才政策的最大不足点,而深圳此次,或者说大湾区此次的税收优惠不仅起到吸引人才作用,同时还拉近人才政策与价值创造的距离,更靠近价值端给予人才优惠。
 
更为特别的,笔者认为,此次人才税收优惠政策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综合考量,长久以来,我国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是广为人诟病的,为此,国家也在积极推出抵扣政策以期更好的让利于民,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个税还是高于很多国家,这成为了阻碍人才引进的一个障碍,特别是引进外来人才。
 
王立新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减免的例子,我们以此举例,如果一个人年薪100万,按月来平均每月要缴纳20000元左右的税款,这样一来全年将缴纳250000元左右的税款,实际到手仅有不足四分之三,而相比其他国家,日本个人所得税最高一档的税率为40%,美国最高档为35%,英国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0%,而俄罗斯则实行13%的单一税率。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国内来说,仅对比香港都差距非常的明显,网上有对比香港和内地相同收入的两人,其税收可能相差好几倍。
 
因此,作为目前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的区域之一,深圳明确提出对在大湾区就业的境外高端短缺人才实行15%的税收优惠,在显著提高深圳人才吸引能力的同时,极大平衡了香港和内地的税收差距,这为大湾区内人才流动提供了便利,对湾区整体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从报告结束,15%的税收优惠政策便引起舆论讨论,实际上,从政策文件看,国家对于大湾区的个税优惠政策也是以香港为参照标准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税收优惠不仅是人才抢夺,还有更为深层次的融合意义在里面。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