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如今,随着“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店也参与到了移动支付的行列,正如路边小店自我打趣到“不要钱、不要地,一张二维码搞经济”,当二维码收款已经渗透进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码商”的小微商家也因此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8月6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与支付宝、口碑饿了么联合发布了《小店经济报告》,针对线下成为“码商”的小微商家进行了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以路边小店为核心的线下“码商”销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是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8倍,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的3倍,且有近9成的路边小店在使用支付宝收钱成为“码商”之后,生意变好,消费者消费频次提升3成,商家销售额提高2.5%,更有80%的“码商”计划在今年扩大经营规模,而今年也是“码商”首次追上“网商”,成为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出口。
 
所谓“码商”,顾名思义,指使用二维码进行收款的商户,它们的前身都是各个城市的路边小店,在成为“码商”之前,它们就早已存在,并且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网商的快速崛起挤占了这些线下小店的市场份额,移动支付的普及也在猛烈的撼动着传统支付方式的地位,在移动支付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支付方式的受限以及小微商家在经营、贷款方面所存在的固有问题,路边小店的没落似乎已经无可避免,然而,“码商”群体的出现为路边小店的未来带来了转机。
 
一直以来,“码商”前身的小微商家都以商家数量多、生命周期短为主要特点,在过去,相比起大中型商家,它们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理财贷款方面都无法得到专业的支持,尤其是在贷款问题上,由于无担保、没抵押、缺乏风控数据,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的店家寥寥无几,也正是因此,即便是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店家,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想要扩大规模也不过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那些周转困难最终无奈关店的店家,而在如今数字经济的冲击下,移动支付也有成为压死传统路边小店最后一颗稻草的趋势。
 
而这一切危机,都在“码商”群体的崛起中逐渐化为无形,伴随着成为“码商”所特有的多收多贷、多收多赊、多收多得、多收多免、多收多保等功能的推出,小微商家在资金问题上得到了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后针对个体商家特点所精准推送的“生意经”,也在商家经营方面起到了智囊的作用。而线上平台除了针对“码商”资金和经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之外,也通过金融科技对线下小微商家进行赋能,驱动其未来的发展,如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对小微商家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双方进行对接的通道得以打通,为今后更多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无论是如今的“码商”还是原先仰仗于线下支付的路边小店,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线下小微商家也具备了中小企业人的典型特征,即为中国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和60%以上的GDP,即便它们其中的任何一家小店单拎出来都微不足道,但是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共同构建了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网,也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此外,“码商”的遍地开花在移动支付时代与消费升级来临之际,为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供了释放渠道,在消费对经济“压舱石”作用愈发明显的今日,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方式。绝不能小看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他们在移动支付等数字技术赋能下,正焕发勃勃生机,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