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等,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17日,央行随即跟上,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此次央行对LPR做出的调整,无疑是为了持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切实解决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
 
LPR即贷款基础利率,指的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央行于2013年启动运行LPR,由于跟随贷款基准利率变动,应用LPR定价贷款占比极低。实行近1年后LPR贷款占比仅达2%,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而这次央行对 LPR进行了主要四个方面的调整,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一是调整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主要是为了提高价行的重视程度,提升LPR的报价质量。二是调整报价行,即由原来的10家商业银行扩大到18家,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以提高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三是新增报价品种,原来只设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改革后新增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为银行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第四个也是最具有意义的调整就是改变报价方式,从原来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现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实现LPR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更具市场化和灵活性。
 
央行之所以要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改革报价机制,和央行公开市场利率联结,可以在名义没动的情况下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过去“利率双轨”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往往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
 
那么实际效果又会如何呢?笔者认为,一方面,的确是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优质企业利好更大。LPR新机制形成后,由于市场化程度更高,打破了银行对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环境下,LPR价格必定会有所回落。但是最终客户贷款成本建立在企业自身信用状况、实力等这一基本面还是没有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信用利差,LPR定价机制改革对于降低优质企业信贷利率可能效果更大,而对于信用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效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央行还强调一要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要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也是真正能明显降低所有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厚企业利润的渠道。
 
另一方面,LPR新机制对银行也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利率并轨后银行的信贷利率会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负债成本也会上升。这也意味着会进一步暴露质地较差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例如盈利较低的中小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因为它们不能完全按照实力雄厚的国有大行的标准行事,而需要准确核算自身资金成本、客户的信用溢价和期限的风险溢价,才能避免亏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像包商银行,引爆这些可控的雷区,实现优胜劣汰,也是市场化改革的而必经之路。总之,银行如何合理定价、管理风险、如何面对行业分化、如何进行战略定位是必须要修炼的“内功”。
 
笔者认为,无论效果如何,新的LPR影响会逐步慢慢释放,可以看出,央行对市场化利率改革也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慢慢让利率市场化透明化,促进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从而逐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此效果显现也是一个过程,也是值得期待的。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