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7日,领导人在河南光山县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现在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攀登,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首先,制造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从GDP核算角度来说,无论从支出法还是收入法计算GDP,在劳动者报酬、资本形成总额、生产税净额等角度制造业都是GDP增长的中坚力量,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总量的29.4%。可以说,制造业才是真正让“朽木”脱胎换骨、创造价值的根本。
 
同时,制造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2017年,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就业人员数为2.1824亿人,约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从毕业生角度来看,制造业也给近三成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因此,制造业是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创造价值最广阔的平台。
 
正是基于此,制造业也是减少贫富差距的关键。金融等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财富集聚效应,这会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制造业能够给大量低教育水平人群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广泛的人群具有收入来源,这是改善我们这个14亿大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最佳办法。
 
众所周知,一个先进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应当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为主,其次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农业,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先进的服务业、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先进制造业的支持。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研究结果,每1美元的制造业增加值都会给其他部门带来1.4美元的增加值,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之上,也正是制造业将他们串联在一起。
 
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帮助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从制造业的前端来看,高科技的研发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水平的升级、相关技能培训行业也得到了进步,而从后端来看,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将会激发贸易、运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活力,例如只有制造业景气,实体企业才有更好的业绩表现,金融体系才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而高铁等高新科技运输技术的产生让运输业插上双翼,加快了现代贸易的流转速度,降低了时间成本等等。
 
制造业也能给传统农业赋予“科技基因”。实际上,我国虽然是以农业大国著称,但并不是真正的农业强国,我国的传统农业依然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出口产品也更多是附加值较少的原材料级别的产品,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显示下,属于传统农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而制造业的发展将会给廉价的农产品赋予更多的科技附加值,不必在产业链下游“困兽之斗”,获取中间品和消费品市场更多的份额。
 
因此,我们不应当一味地追求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盲目强行改变目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固然重要,但是像医疗、互联网等高端服务业都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数据基站加持,制造业才是服务业走向高端的基础,也更是农业摆脱落后的关键。
 
俗话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脊梁”,窃以为,这一点对于我国尤其适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将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增加社会福利,改善人民生活,所以,正如此次河南考察调研所指出的“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的方针,我们不必追求发达国家表面的一些产业结构指标,而应当下大功夫、下深功夫发展我国的制造业,走出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33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