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正在全面加速推进,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多项金融业务也在逐步放开。其中,对于公募基金牌照,富达国际、贝莱德等外资金融机构酝酿已久。相对于私募,公募基金市场更加广泛,利润空间也更具吸引力。
 
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外资机构也纷纷加快在国内市场的多项业务布局。富达利泰、瑞银资管、贝莱德投资等多家外商独资机构已在境内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为公募基金的进入积累经验、铺垫基础。
 
MSCI、富时作为全球公募基金参考的主要业绩指标之一,其对A股配置的增加,将加快外资对国内资管业务的布局。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资的业务开展创造了便利环境,为稳定市场环境、优化竞争格局排除障碍。随着国内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主动管理能力强、自身业务规范、积极寻求业务转型突破的龙头企业更为受益。受益于强大的主动资管能力和丰富的投资运作经验,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功进入将攫取资管业务丰厚利润。
 
外资获取公募基金牌照,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发展前景的长期看好。我国经济体量庞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持续加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资管行业也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12年~2018年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猛,自2012年的26.7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83.64亿元,增幅达10余倍。资产管理收入占比营业总收入也在数年间从2.07%增至10.33%。获取公募基金牌照将丰富外资在我国的金融业务范围,面向更加广泛的大众投资者募集资金,进行资产管理、投资运作,无论市场的成长空间还是规模效益,对外资来说都是必争的蛋糕。
 
从行业影响来看,外资进入公募对资管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资的进入将会加剧行业分化,激活“鲶鱼效应”,加速低效券商的淘汰。与此同时,市场开放将会加速技术和经营理念的更新换代,促进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业务,对国内资管行业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驱动国内资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业务层面来看,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开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外资相对领先的业务或将对国内现有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由于金融业务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大型综合券商、基金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客户资源丰富且黏性较强,在渠道布局方面也享有先发优势,因此外资的进入在短期内对我国整体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总体而言,外资进入公募对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综合实力的提升和证券行业良性竞争环境打造均会起到积极作用。
 
国外金融在资产证券化、非标投资类和主动管理类产品上发展成熟,富有极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在主动资管能力方面,国内大型券商、保险、基金公司虽有所储备,但与富达国际、贝莱德等国际知名投资公司相比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外资进入公募基金的加快使得中外金融机构合作深度有望加强,外资机构利用其国际化优势和专业优势,将在主动资产管理方面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市场份额的流失也将换来先进技术的引入和落地。外资机构在主动资产管理方面的培养路径、运作模式和营销理念将为国内资管行业带来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契机,同时资管业务的发展也将对国内金融机构收入结构的调整起到优化调节作用。
 
从市场影响来看,外资公司的专业积累丰富,投研能力更加强大,风险管控体系严谨,偏向于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其对资管行业的加速进入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吸引全球投资者在我国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在金融资源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引入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培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利于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33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