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9月,证监会系统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12个方面重点任务。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逐一走进上交所技术公司、科创板审核中心等,深刻感受到,上交所一直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的行业基础设施,打造功能强、性能优、安全可靠、自主掌控的世界一流交易系统,在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走在全球交易所前列,实现用技术对监管、服务和内部管理等各类业务的引领。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监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波云诡谲的市场。
 
首先,金融的发展让跨界经营成为了一个常态,然而,目前我国依然施行的是分业监管,同一复杂的业务可能涉及期货、股票等多个不同种类的投资标的,这就需要多个不同机构进行监管,不同机构监管强度将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会滋生监管空白。
 
其次,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和相关产品的推陈出新导致传统监管难以跟上步伐,从而存在监管滞后现象。传统监管依然基于行业规则和现场检查,而监管人员中从业人员较少,与金融机构合作也不足,这会导致监管难以识别隐蔽性越来越高的违规行为。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监管策略依然以人为主,监管缺乏弹性与灵活性,往往是在出现风险时才进行补救和惩戒,即使能完成“亡羊补牢”的任务,但依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事实上,现今我们依然更多的采用设定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典型的事后监管模式来倒逼市场主体的合规行为,而实际上这些惩罚手段难以弥补这些违规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投资者遭受二次伤害。
 
而上交所近几年一直努力建设的智能化监管、科技化监管将会有效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智能化监管的推进能够有助于建立一体化监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协同作用。在上交所设立的几个中期目标及具体任务中,一体化监管平台也在其中。推动行业数据共享,综合利用舆论检测、异常交易监测等手段,集合众多监管机构形成合力,提高监管全景看穿能力,关联方交易挖掘能力等,减少由于职能重叠和空缺所导致的监管失位。
 
此外,在给监管模式赋予“科技”基因的同时,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监管的服务瓶颈。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上交所设立了“公司快览”、“风险扫描”和“财报审核”三大模块,从公司基本面、外界关联到内部治理结构、发行产品风险,再到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将处于有关部门“科技之眼”的监管之下,解决监管滞后、识别能力较低的问题。
 
最后,也是笔者认为智能化监管最为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将监管前移,由传统的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识别,有效避免给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投资者画像,从账户信息、持仓偏好、历史事件等多个维度建立案例库和特征库,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拆账户交易行为,挖掘疑似案例,将“智能”和“科技”相结合有助于有关机构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行为了然于胸,甚至可以进行预测,在违规行为造成破坏之前将其识别,并扼杀于摇篮中,
 
金融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其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是很快的,只有将类似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不断地应用于监管领域,才能把这个“好动的老虎”关在笼子里,让传统监管智能化、科技化,是当前许多发达金融市场正在探索的事情,例如在德国金融监管普遍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新加坡搭建的“智慧金融中心”和FTIG,金融技术创新小组等,这些宝贵经验都值得我国监管部门借鉴。
 
综上,窃以为,监管智能化、科技化是大势所趋,这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监管理念,将监管前移,由传统的“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效用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