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资本减持一直是市场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10月23日,有媒体报道证监会有意对减持规则进行修订,已形成相关方案。监管层正在对现有减持新规影响进行重估和研究,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市场最新变化情况,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对减持活动进行规范。
 
事实上,这并非改减持规定第一次修改,证监会在2015年7月、2016年1月、2017年5月相继发布了有关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规定。而2017年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制了减持比例和减持时间,通过拉长时间的方式来减缓重要股东减持对市场的冲击。
 
但是,过去对减持行为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遏制当时“清仓减持”、“精准减持”等现象,为了保证彼时资金、IPO常态化等需求,可谓应对当时减持问题的权宜之计,但是市场环境日新月异,旧的问题依旧存在,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虽然最严减持新规出台以来“清仓式减持”、“过桥式减持”、“精准减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违规减持一直屡禁不止,违规减持理由层出不穷,违法减持主体也逐渐扩大,从小股东向大股东、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内部人”蔓延,市场对于大小非减持依旧十分敏感。
 
事实上,正常的股东的减持现象是中性的市场化行为,并不会给市场价格带来较大影响。但是大股东减持一直被投资者看作利空,被投资者认为是公司走下坡路的前兆,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减持,则会对整个股市产生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证监会有意对减持规则进行修订,应该是一个重大利好,关键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限制,防止不公平减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未来减持规则的修订,要从两个方向着力。
 
第一个是要加大惩罚力度。证券法对市场违规处罚一直以来是偏轻的,违规减持不需要付出太大的经济代价,一般情况下只是通过关注函、警示函予以警告。即使是对于重大违规减持行为,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处罚最高罚款也就是60万元,与其违规减持所获利益相比,与其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的恶劣影响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因此,整治违法减持要求得实效,还要建立在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管让违法行为无利可图或者得不偿失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要细化处罚规则,减少关注函、警示函等毫无威慑力的行政处罚,加大经济处罚,通过实打实的经济利益损失让违规者切实敬畏市场,敬畏法律。当然,具体违法减持监管尺度也要量体裁衣,根据违法减持者行为后果恶劣程度制定处罚标准。
 
第二个是要优化减持细则,对于规范大股东减持和高管减持这种行为,不应该是简单的收紧或者放松,还是需要明确细节为好。虽然2017年减持规则被称为史上最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股东的减持需求那以满足其资金需求后,就会转借其他方式如股权质押融资,因此高比例质押、过度质押、绕道减持等现象盛行,融资者的债务水平和金融机构的风险都相应的增大了。
 
对于些企业那些有实干能力的企业,因为减持受限而要无端背负质押利息,则有些得不偿失。因此在考虑减相应减持规则修改的时候,通过相应细则的明确和优化,提供合理合法的方法减持应该是改革的重点,例如明确减持的一些程序、提高减持的透明度等。通过细则优化为股东提供减持自由。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仅修改减持规定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违规减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存在股价高估,之前粗放发展的模式导致现存大量低质量高估上市公司,因此除了重视减持规则的制定,还有不断优化退市制度,让那些连续亏损该推出的企业及时退出,创造一个优胜劣汰的健康的股票市场,这才是解决根本问题、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