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6.3%的GDP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各项主要指标数据充分证明,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018年7月底,国家在充分洞察国际国内形势之后,做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等“六稳”重大经济政策部署,其中“稳金融”位于第二位,如今“六稳”政策已经超过一年,在这一年里有诸多措施落地:完善LPR 报价机制、实施“定向+全面的放水”,提前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逆回购、去杠杆、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落实减税降费、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基调……
 
这些措施有效帮助金融市场风险回落,资金趋于理性。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特别是普惠小微贷款,前三季度累计新增1.8万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企业的获得感提升,实体经济资金流动性整体稳定、相对充裕。
 
而这些事实上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7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布了“11条”,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如今境外头体制可以通过债券和入市等多种渠道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深化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缓解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向世界宣告了我国不断推进扩大金融开放的决心和恒心。
 
可以看到,过去一年金融开放、金融改革的“稳金融”的举措,不仅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入了活水源泉,就金融机制本身来看,如今,金融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去中介化的特征,当银行在其中的作用逐步趋弱,当直接融资市场逐渐替代间接融资市场的作用,当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此时,债券和信贷需要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于降杠杆、稳金融、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货币市场的利率将会仍在低位运行,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LPR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从机制上看,“金融改革
 
——金融开放——金融稳定“已经形成了“稳金融”的良好的生态循环机制,那么这个循环机制的核心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金融的初心是什么?笔者认为,正如京东全球技术探索者大会上各位大佬所说,金融的初心就是服务。为什么要去稳金融,,目的是为了防止金融脱离了服务本身,凌驾于实体经济发展之上,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脱节。
 
当金融回归服务本身,将满足经济主体的需求看作是最高目标,那么其才能真正实现稳健增长。稳增长并不是不增长,更不是刻意的慢增长,而是切合实体经济的恰当增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通过利率市场化,释放空转在金融体系内的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原因。
 
窃以为,“稳金融‘从去年到今年我们都取得了大量的成就,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金融稳定的因素将会不断增多,未来我们将更有信心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扩大金融开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释放更多的改革利好,让金融回归服务本心,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切合经济现状的稳健发展。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