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年是中国付费自习室野蛮生长的一年,短短一年,付费自习室如雨后春笋般悄然遍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各个角落,这背后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创业者灵敏的嗅觉。但对于年新增店面上百家的现状,不禁令人发问,付费自习室难道真的是共享经济之下的新风口吗?
 
付费自习室最大的卖点在于沉浸式学习空间,根据消费者不同的喜好,商家提供暗室、亮室和多功能休息讨论区,每个座位均配备充电口,公共区域还有微波炉、打印机、储物柜等,大多数商家还会提供免费的咖啡和茶水。多数的自习室位于城市中心的写字楼或大学城附近,前来消费的人群大多为考研和考证的年轻人。而付费自习室的盈利模式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即主要依赖会员会费来盈利,会员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按时长缴费或选择连续包月、包季等,最低28元一天,最高可达45元每小时。
 
无论对于刚入职场的白领还是尚未脱产的学生来说,付费自习室的费用都不算低,但为什么“一座难求”的现象仍然频频出现呢?答案只有一个,拯救焦虑。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平台频繁的信息更迭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贩卖着焦虑,“再不努力就要被人工智能淘汰”、“再不考证就要失去竞争力”一类的言论驱动着年轻人不得不加入终身学习的队伍。付费自习室的出现成功拯救了一批年轻人的焦虑,他们把自己不安分的内心关在“小黑屋”里,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完成一场伟大的自我救赎。
 
但“一座难求”只是少数幸运商家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商家还在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寻求让自家品牌脱颖而出的成功要素。仔细分析付费自习室所面临的问题,答案不一而同,最普遍的说法是门槛低,可复制性强,租一个上百平米的场地再配齐几十把桌椅,聘请一位管理人员和几个服务人员,一个付费自习室的雏形就完成了,实在没有什么行业壁垒。此外,由于具有学习刚性需求的多为学生和年轻白领,收入有限,部分人虽然非常认可这种消费模式但较高的收费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当然也有当年健身房跑路给消费者留下的阴影,一些人担心缴纳完会费后自习室却卷款消失,只留下自己无处申诉的愤怒。
 
实际上,所有线下生意的关键都是坪效,解决问题的核心也必须围绕如何提升坪效展开。坪效等于客单价乘以翻台率,而付费自习室的翻台率普遍很低,所以要在提升客单价方面下功夫,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规划自习室的空间布局,在保证顾客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空间;二是增加用户粘性并提高顾客学习时长,这方面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增加与顾客的交流互动,帮助有相同学习目的的顾客建立微信群,或提供学习满几小时送一小时的活动来完成;三是制定适当的价格歧视策略,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或消费时间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比如非周末节假日时段享折扣、持学生证享九折等;四是当自习室发展到一定规模或实现区域连锁经营后,可尝试与餐饮、文创等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拓展收入渠道。
 
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之下,不少产业打着“共享”的旗号风靡一时却最终惨淡收场。付费自习室作为具备“共享”基因的新兴商业模式,在中国兴起之初就面临着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认为付费自习室有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但有人却不看好这种过于单一盈利模式。要想保障付费自习室行稳致远,一方面需要创业者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强化自身品牌的不可替代性,切勿没摸透行业规则就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创业者还要积极拓展营收渠道,自身提供增值服务或通过跨界联营开发盈利模式,切勿重蹈共享单车之类的覆辙。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付费自习室正是当下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不充分的学习场所供给之间的矛盾催生出来的产物,把握好这个矛盾,付费自习室或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