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紧急降息,将利率降低至零水平,同时启动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刺激计划。然而,市场似乎并没有对此做出积极回应,美股股指期货继续大跌,甚至触发了短短两周内的第四次熔断。而在本月之前的三十多年里,美股市场真正触发熔断的仅有1997年唯一一次。
 
这说明,美联储的降息举措并没有起到安抚市场情绪的作用。一方面,利率降低至零水平后,美联储的政策空间基本耗尽,市场担忧美联储没有“后手”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压力和风险。另一方面,美联储如此迅速地做出政策响应,市场担忧货币当局并未注意到市场潜在的更大风险,而这些风险一旦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突然爆发,美联储很有可能由于缺乏弹药而应对乏力。
 
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正如核心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声音所认为的,美联储手中并没有新冠病毒疫苗,也就是说,市场最期待看到的是切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而不是简单放水。此次疫情归根结底是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而不是流动性危机。最能够提振市场信心的,只有关于疫情防控的好消息。毕竟,如果实体经济遭受疫情打击后迟迟不能复苏,那么释放过多的流动性只会导致股市的泡沫越堆越多。
 
不过,释放流动性的应急之举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很多实体企业由于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准备不足,陷入了资金链紧张问题,有的甚至已经在破产的边缘了。如果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能够顺利流进实体经济,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纾难解困,避免大批企业破产,这样的话,等到疫情过后,只要企业还在,经济就有很快恢复的可能。
 
总的来说,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美股的提振效果有限,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步缩小涨跌幅,避免市场的大跌大涨,然而对经济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
 
至于疫情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还要进一步观察疫情发展情况。到目前为止,中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已经转为防止境外输入,并且逐渐为其他国家提供包括医疗队、防护物资、药品等方面的支持,而美国疫情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尚未可知,但是,“促进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念想可能要暂时落空了。
不过,近两年来美国掀起的贸易战也让不少跨国公司意识到地缘政治对经贸活动的影响甚于以往,这会让多年以来以稳定、成本和规模为主要考量的制造业供应链出现新的布局逻辑。同时,中国疫情的爆发导致的国内停工停产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也要很多跨国公司看到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性有多强。这都会让全球很多产业重新思索与中国供应链的关系,出于风险规避的目的,它们会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比如在多个国家寻找供应商。同时,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南美等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速度加快,这也会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而言,大规模转移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仍然是不可能的。尽管印度、越南、泰国等后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且具有各自的优势,比如人口规模、工业制造能力、基础设施等,但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同时具有所有这些优势。此外,中国的根本优势还在于供应链的完备。比如,中国沈阳从2018年起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每一天都有超过1000万件零部件运送到沈阳的工厂,而这些零件并不是来自“全球采购”,而是全部来自沈阳方圆400公里以内。而这,只是中国供应链网络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说,此次疫情说到底是一次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也是对各国经济的韧性的一次检验,常规的货币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疫情当然也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全球产业的转移,从长期来看仍然会遵循其内在规律,疫情或许会加速这个过程,但不至于产生颠覆性的重塑作用。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