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除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细看全会公报,虽然并没有明确出现数字经济这一名词,但实际上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均体现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颇有一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句无“雪”胜有“雪”的意味,这恰也体现出数字经济无处不在的融合特点。
公报指出,要坚持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而创新则是数字经济的内核,也是驱动数字经济不断演进发展的动力。5G等通讯技术的迭代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是数字经济落地应用的基础,正是这些技术创新才得以帮助数字经济发展壮大。而模式创新则是让数字经济焕发生机的关键,从而实现对金融、消费等细分市场的变革。监管创新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现代化智力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公报还指出,要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数字经济正可以重塑传统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比如数字经济赋能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在原材料、商品制造和销售渠道全流程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实现智能化、机械化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解放低端劳动力,释放了工业生产的巨大活力。再比如农业生产,数字经济的出现让柔性生产线成为可能,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建立了有机联动的农业生产机制,避开了经济学中开放蛛网模型的时滞效应,减少了谷贱伤农等情况的发生,并借助智能化、机械化的手段帮助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行业生产率。
要素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一个先进、强大的社会生产离不开高效的要素市场配置,而数字经济正可以成为要素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工具。比如年初的疫情在重创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互联网平台打造的网上就业平台帮助整合劳动力资源和企业需求,借助数字经济手段激活就业市场和生产市场的活力,保障了居民就业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
如果说要素是生产的前提,那么消费则是生产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对经济的边际带动作用逐步减低,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三驾马车之一。公报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数字经济帮助消费市场开拓了许多新的业态,直播经济、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互联网模式出现,促进了人们消费理念的升级,丰富了人们的消费渠道。同时,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建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反向订制平台拉近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距离,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这也从另一方面提振了消费。
综上,窃以为,通过分析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可以发现,在产业升级、要素流动、扩大消费等多种明确发展路线的背后是未来十年壮大数字经济主线的美好愿景,数字经济将融合要素、生产、消费的多方力量,形成促进经济整体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