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截至11月11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重挫6.23%,ATMJ集体大跌,京东两日跌超17%,港美两地蒸发1500亿港元;美团两日大跌近20%;阿里港股两日跌14%,阿里在港美两地蒸发超7000亿港元;腾讯两日跌11%,市值蒸发近7000亿港元。四大科技股两日市值合计蒸发近2万亿港元。
 
在现代资本市场,造成股价大幅波动的原因绝不仅有一个。
 
此次四大科技股集体下跌,有一部分原因是针对前期上涨势头过快的一次回调。比如京东的股价,趁着双十一购物季的热潮,在11月3日开启了一轮上涨势头,一度冲上92的高位,腾讯同样也是在该时间段股价取得了大幅拉升,目前均已回落到十月底或者本月初的水平。
四个科技股中,也有受到突发因素影响而造成下跌的。比如因临近蚂蚁金服上市在月初显著冲高的阿里,受到监管约谈和上市推迟事件的影响,股价迅速回落,回归到九月时的水平。
 
然而,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10号公布的消息,即市监局起草《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南》的出台,正式迈出互联网垄断监管的第一步。
 
有人在担心,是否是因为这个指南刺破了互联网科技股的泡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互联网科技目前存在泡沫吗?
 
在双十一期间,阿里交出了4982亿元的成绩单,京东也交出了2715亿的成绩,他们对于释放消费需求,带动产业带复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是近期处在风口浪尖的蚂蚁金服循环贷款模式,它也依靠完善的用户画像保持了2%的超低坏账率,合理的控制了风险。因此,可以说他们目前估值较高,但是还并没有到泡沫蔓延的地步。
 
之后我们再回过来看这个问题,《指南》的出台的确会对互联网巨头带来一定程度的打击,包括一些生态的建设和一些利用支配地位设置的条件等等。但是,《指南》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巨头,而是为了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反垄断将会促进社会效用水平的提升。垄断的存在导致同类竞品减少,垄断厂商控制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而多出的这一部分成为了企业的垄断收益,市场供给与需求出现了断层,偏离了最优的市场配置状态,造成了社会总效用的损失。对于垄断行为的打击能够增加市场供给,降低市场价格,将供需关系拉近到均衡状态,从而提升社会效用水平。
 
《指南》还给其他厂商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大型平台聚集了大量的流量,并借助垄断地位设置了流量流出的门槛,让其他小企业难以与之竞争,反垄断的出台能够有效的对其限制,这也将激发该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创新热情,大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更进一步加大创新,而小企业则可以通过自身的创新争取到一席之地。
 
最后,虽然反垄断指南打击了一些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但是科技股的长期良好的增长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前面所说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在带动实体产业带发展,激发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是颇有建树的,而且,他们在创新电商模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等方面都走在行业前沿,未来都有可观的增长潜力。所以,《指南》的出台只是让市场热情回归理性,竞争回归公平,资本市场不必对此次下跌过度反应。
 
综上,窃以为,《平台反垄断指南》出台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创新,对于无论大平台还是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而且,《指南》对于科技股的冲击只是暂时的,作为数字经济前沿的他们依然具有良好的增长前景。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