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网络化、数字化产品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个方便大众的健康码,却成了老人们坚不可摧的技术壁垒。其实,不仅仅是健康码,越来越智能化的当代社会中,给老年人带来挑战的新事物还有很多。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3.7亿,如果对老年人的数字化普及始终落后于社会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难以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甚至是被“数字高墙”挡在新时代大门之外。
 
究竟被“卡”在哪里
 
首先,智能化产品的设计缺乏对老年人的照顾。拿手机来说,崇尚极简的设计理念使很多功能都被整合在一起,加大了老年人的使用难度。
 
其次,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普遍存在信任问题。智能化产品的功能往往需要借助互联网才能发挥作用,而互联网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新事物。很多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之前率先接触的是关于互联网诈骗等负面信息,加深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恐惧和不信任。再加上一些智能产品应用带有诱导性的链接,老年人一旦在使用初期吃了亏,就会失去对智能化产品信任和继续尝试的耐心。
 
最后,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智能设备存在困难。在很多人看来,今天的各种智能设备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但这种“简单”的印象是出自年轻人的视角,老年人碰到的问题不能使用年轻人的思维去解决。老年人学得慢,忘得快,难以像年轻人一样熟能生巧。虽然外界的支持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多家庭中子女的精力和耐心有限,而社会上关于智能设备的使用课程也有待普及。
 
推进行业适老化改造
 
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诚然,数字技术赋能下,民众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样的提高是不平衡的。因为商业运营往往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因此智能设备带来的优化自然也是瞄准年轻人,这便导致老年人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宣布,将进行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政策出台后引来网友一致叫好。其实,智能化产品“适老化”改造并不困难,但从市场化角度看,行业普遍缺乏内部激励,所以需要依靠政策的助推。
 
实际上,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属于典型的长尾市场。数据表明,在不远的将来,老年群体会占到人口总数的很大一部分,当家庭面对养老问题,针对老年人的智能设备极有可能成为家庭智能设备互连的核心,进而成为不错的流量入口。因此,瞄准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难点、痛点对症下药,提早布局老年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将软件和硬件真正做到老年人能用、老年人想用、老年人会用既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又是对新增长点的有益探索。
 
重视全社会“数字反哺”
 
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教育其实并不容易。老年群体对于日常服务的需求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突显出了“数字反哺”的重要性。之前有新闻报道,一女孩为了让家里的老人会用微信,亲手绘制漫画版微信使用指南,引来网友一片称赞。不过,大多数家庭缺乏相关方面的实践,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家庭“数字反哺”,让更多人认识到“数字反哺”是新时代子女家庭责任的重要一环。
 
虽然家庭“数字反哺”非常重要,但社会力量同样不能忽视。当前,很多地方尝试建设老年大学,例如,福建出台政策,凡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设一所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出现是对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子女相比,老年大学的教师有时间、耐心和专业讲解技巧,集中授课给老年人提供学习的场所以及互相交流的机会,让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事物,同时,老年大学的尝试也是对未来养老事业新方向的探索。
 
数字化要差别发展
 
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的困难,关键在于扭正数字化发展的思路。当前有很多公共服务部门追求完全的数字化,少设甚至不设人工窗口,虽然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但却让老年人犯了难。数字化发展不是要实行一刀切的数字化改造,当技术的便利性忽视了服务的对象性,技术的负面性便凸显出来。
 
即使各行各业的“适老化”改造、家庭以及社会的数字化教育对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非常重要,但我们同样也要允许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数字化之外。在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旅游等领域,多多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比如,医院可以专门预留老年人专用挂号窗口,“无健康码”通道等。当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解决老年人碰到的数字问题不仅是抢占未来行业发展赛道的机遇,更是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关键所在。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34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