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2月17日,在人民日报新媒体《起点》的演讲中,董女士再次回应了与雷军的赌约,并提出“年轻人不能都去抖音,制造业才能改变世界”。
 
实际上,作为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践行者,董明珠早就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强调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批评”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轻资产行业,可惜从近年来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看来,多次的呼吁似乎并没有挡住轻资产行业近年来浩浩荡荡前进的步伐。
 
的确,正如董明珠所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过包含轻资产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也并不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之一已经为驱动国家经济发展默默奉献了数百年的力量,不仅在当初帮助欧洲和北美部分国家快速进入到发达国家的行业之中,而且也在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之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虽说在近几十年的时光里不少发达国家兴起了“去工业化”的运动,但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制造业依然重要的结论又重新回归到各国对于经济探讨之中。
 
以美国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理论派还是实践派,都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长不能完全依赖金融创新和信贷基础,制造业仍然应当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内生动力来源。在此论调下,随后上台执政的两名总统均以重振美国制造业为己任,奥巴马政府所推出的“国家先进制造合作计划”以及特朗普政府所倡导的“美国制造”“美国优先”,都将制造业摆在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再工业化”也成为美国复苏道路上的主要战略。
 
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制造业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制造业都是推动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所蕴含的能量远非对GDP的贡献所能够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脱虚向实的决定性因素。
 
诚然,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不过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第三产业的迸发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的概率就越大。从2017年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例达到了惊人了80%,中国也已经突破了50%。
 
即便是“再工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至少从GDP来看,工业贡献占比超过第三产业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虽说制造业的重要性近年来被反复提及,可是,第三产业真的就如此不堪吗?
 
并非如此,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去也越来越高,正是第三产业的存在,满足了居民不断上涨的需求。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开始逐渐反哺制造业和农业,就比如被誉为“工业4.0”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论是研发还是应用,属于第三产业的互联网企业似乎都做的更好,在科技赋能逐渐成为服务行业大趋势的背景下,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些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新技术,也将逐渐应用于其他产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而制造业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之所以被置于对立的位置,主要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和发展侧重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中,资金回笼较快、利润较高的第三产业的确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而经营周期长、利润较低的制造业往往却受到忽视,企业利润优先的做法的确无可厚非,但是第三产业过高的比重也增加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风险,要知道,古往今来,制造业都是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只有合理配置各产业的比重,重新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才能推动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33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