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17:00(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5:00),美联储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水平,并启动规模达7000亿美元新一轮量化宽松,其中包括几个月内回购至少5000亿美元国债,增持至少2000亿美元规模的抵押担保证券,以应对COVID-19病毒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富达国际亚太区首席投资官Paras Anand认为,首先,尽管美联储这一举措有助于纾缓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压力,但面对疫情影响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扩大,以减息及量宽来抵销影响的作用有限。因此,预期美国及其他成熟经济体将在中期推出更多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笔者认为,美联储此次选择一步到位的方式将利率降至零,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市场的流动性信心,避免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此轮降息及量化宽松将为美国股市、楼市和实体经济带来较为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拉动内需并形成宽松的市场预期,后续其他国家的央行或将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进一步降息,比如新西兰央行已在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75个地点至0.25%。
 
3月16日,中国央行宣布开展为期1年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3.15%,与此前持平。3月16日央行开展新作MLF但未降息,市场预期落空,这也使20日LPR变动的前景变得更加不明朗。
 
一方面,以往LPR会一定程度上参考MLF利率,MLF利率按兵不动降低了LPR下降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央行于16日起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该政策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资金成本的下降使得3月份一年期LPR下行概率增加,而无需通过MLF利率的引导,特别是央行还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新一轮LPR报价中股份制银行压低报价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进而LPR平均报价下调的可能性增加。
 
尽管我国央行选择暂时不跟随,但不代表没有后续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这也加大了20日LPR下降的概率,但不排除央行采取调整存款基准利率等其他方式降低资金成本。虽然暂时未见中国央行降息,但可以肯定地说,美联储降息既可以理解成为中国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也可以理解成增加了利率下调压力。
话题:



0

推荐

盘和林

盘和林

761篇文章 105天前更新

现为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国际金融报、澎湃、新浪意见领袖等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网易研究局特约专家。 曾出版《从需求到供给侧改革》、《企业服务创新及其绩效研究》、《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崇左市为例》等专著。评论文集《微言论见》。

文章